腹泻是指小儿大便次数增多,粪便稀薄,甚至如水样便。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。多发生于夏、秋季节。该病相当于现代医学单纯性消化不良等。
【病因病机】
1、感受外邪腹泻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。寒、热、暑、湿之邪皆能引起腹泻,而尤以湿邪引起的为多。脾喜燥恶湿,湿困脾阳,使运化不健,对饮食水谷的消化、吸收发生障碍而致腹泻。
2、内伤乳食由于喂养不当,饥饱无度,或突然改变食物性质,或喜食油腻、生冷;或饮食不洁,导致脾胃损伤,运化失职,不能腐熟水谷而致腹泻。
3、脾胃虚弱小儿脏腑娇嫩,脾常不足,且小儿生机蓬勃,脾胃负担相对较重,一旦遇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就能导致脾胃受损,使水谷不得运化,则水反而为湿,谷反而为滞,水湿滞留,下注肠道而为腹泻。
4、惊骇恐惧小儿受惊吓后,易使脾胃气机功能紊乱,惊恐伤肾,惊则气乱,恐则气下;脾主运化,肾司二便,若脾肾受损,水谷滞留,下走大肠而致腹泻。
现代医学认为婴儿腹泻除与饮食、气候等因素有关外,尚与致病性大肠杆菌、病毒及其他感染有关。
如治疗不及时,迁延日久可影响小儿的营养、生长和发育。重者还可出现精神萎靡,眼眶囟门凹陷,面色苍白,小便极少或无尿,呕吐频繁,饮食难进等症状,甚至危及生命,故宜抓紧时机,配合中西药物治疗。